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办学, 竭心尽力为教职工服务!欢迎各位老师访问内网!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保密法制宣传» 保密知识

保密知识

共筑保密长城

走进广西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当保密成为习惯

2015-10-19 11:44 作者:王 婉 来源: 中国保密在线 浏览: 次

  记者一行驱车从桂林市区一路向东,渐渐远离繁华、喧嚣的城区。车在秀美的山间穿行,忽而眼前出现一片开阔之地,便到了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花江校区。这一新建的主校区,环绕花江水,坐拥尧山下,环境优美,风景如画。除了大自然赋予的迷人风光外,校园也建设得十分漂亮而富有现代气息。这座“世外桃源”般的美丽学校,拥有鲜明的国防科研特色,保密工作任务艰巨而繁重。在这样一所以山水做围墙的“开放式”学校,保密工作是怎样做到万无一失的呢?我们深入校园,一探究竟。
 
    从“传统”到“习惯”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是全国四所电子科技大学之一,是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共建高校,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建设高校,也是广西唯一长期从事国防科研的高校。学校多项国防科研成果已装备部队,形成战斗力。国防军工特色使保密成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
“保密是我们学校的传统。”采访之初,校党委副书记孙宁就向记者介绍起学校保密工作的“历史由来”。学校始建于1960年,前身是桂林机械专科学校,建校之初为厂校合一,并带有军工番号。一直以来,学校的许多老师都把自己当作一名“军工人”。早在1985年,学校便成立了校党委领导下的保密委员会,由校党委书记担任保密委主任。改革开放后,为积极响应国家对高校的要求及学校自身发展需求,学校军工科研项目逐渐增多,也对保密工作更加重视。
弹指间,学校经广西军工保密资格认证委批准获得二级保密资格已有10年。10年来,学校保密工作逐步走向标准化、精细化、严格化。作为广西唯一具有二级保密资格的高校,学校时刻紧绷保密弦,不曾有丝毫松懈。曾经在一次例行检查中,发现部分非涉密计算机存有涉密信息,学校马上将全校所有保密要害部位的涉密和非涉密计算机全部排查一遍,并在当时经费比较紧张的情况下,投入资金把所有涉密部位的30余台计算机全部更换,回收电脑硬盘,集中处理。 
“多年来,保密工作与学校的成长相伴相随,是学校日常工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孙宁如是说。
 
    将保密扛在肩上
 
    高校相对于一般的机关单位和军工企业,项目来源多样,涉密场所分散,信息化程度高,对外交流频繁,因此保密工作难度更大、任务更重。近年来,学校积极探索高校保密工作的有效途径,觅得责任制这一提高保密工作管理水平的“法宝”。
    学校党政办公室保密科科长王频向记者介绍,责任制是学校保密工作的主要抓手。学校依据各级党政领导在职责范围内应承担保密工作责任,将保密工作与业务工作“同计划、同部署、同检查、同总结、同奖惩”。学校每年初与各二级单位签订《保密工作责任书》,分解落实保密责任。保密委员会每年年初和年终分别向校党委报告年度保密工作计划和保密工作总结,重大事项及时向学校党委报告。各涉密单位的主要领导为本单位保密工作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保密工作负直接领导责任。同时,将保密工作纳入领导干部考核指标,让责任落地。
    此外,学校严格考核奖惩,对忽视保密工作、疏于保密管理的,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领导责任。无论对单位还是个人,都铁面无私,毫不留情。一位教师曾在非涉密计算机上存储涉密信息,学校发现后,在校内通报批评,扣除该教师两年的保密津贴,该教师和所在涉密部门两年内不得申请涉密课题,所在涉密部门的负责人不能参加评优,并追究其领导责任。“要让每个人都知道,这是一条碰不得的‘红线’。”
    采访中,记者看到一份《保密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王频告诉记者,这是为了让保密责任更加明确、细化,于2014年初印发的。细细翻来,从学校领导到涉密单位和涉密项目负责人、兼职保密员,从学校保密组织机构到各职能部门及学院,大大小小几十条细则,细致程度令人咂舌,真正诠释了“事无巨细”、各尽其责。
 
    重点、创新“两手抓”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是总装备部通信装备预研项目定向发布的30所高校和北斗ICD授权为数不多的高校之一。近5年,学校新增国防军工研究项目95项,涉及通信、测试等7个领域。针对这一情况,涉密科研项目和涉密部位的管理自然成为学校保密管理的重点。
    2012年9月,学校专门成立了正处级建制的军工办,与科技处合署办公,主要负责全校涉密国防科研项目的管理。军工办副主任邓洪高告诉记者,学校对涉密科研项目实行全过程安全保密管理。所有涉密科研项目底数明确、来源清楚。涉密合同签订后,军工办将正式签订人员情况报保密办备案,纳入涉密人员进行管理。在涉密项目场所确定、涉密项目签订、阶段性成果监督、项目实施验收、涉密科研成果转化等每个环节都认真落实有关保密责任,不遗巨细地按照规定严格管理。
    针对目前涉密科研场所分散、较难管理的问题,学校推行集中管理,建设配备门禁系统、视频监控、交换系统、公共上网室等,并建立了涉密部位集中输出室。在日常精细化管理的基础上,学校紧握创新这把“金钥匙”,寻创意,谋发展。2013年初,学校利用自身的技术特长,自主研发了门禁指纹系统,对保密要害部门和涉密部门、部位的门锁进行智能化改造,实行电子化管理,实现通过智能管理平台统一对保密管理人员和涉密人员进行管理,分配可出入办公室的权限,跟踪出入记录。

字体:【小】 【中】 【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