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办学, 竭心尽力为教职工服务!欢迎各位老师访问内网!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行政文件

行政文件

关于袁永新同志等5人赴澳大利亚、新西兰校际访问的情况报告

2017-11-20 09:54 来源: 国际合作与交流处 浏览: 次

  应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的邀请,经上级部门批准,我校派遣以袁永新副校长为团长、法学院院长梅传强、经济法学院教授黄茂钦、人事处副处长张良庆和国际合作与交流处翻译刘昱吉为团员的5人代表团,于2017年11月3日至11月10日赴澳大利亚、新西兰进行校际交流并签署相关合作协议,在外停留8天。

  此次赴澳新访问,代表团顺访了澳大利亚悉尼大学,与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签署了《西南政法大学与堪培拉大学交流协议备忘录》,与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就如何进一步拓展两校合作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为我校国际化办学进一步拓宽了渠道,搭建了更多合作平台,提升了我校的国际影响力。因行前工作准备充分,出访任务取得了预期的成果,现将主要情况汇报如下:

  一、澳大利亚悉尼大学

  11月4日当地时间20:40,代表团抵达澳大利亚悉尼市(广州-悉尼)。

  11月5日,代表团参观了悉尼大学的费雪图书馆(Fisher Library)、法学院大楼(Law School Building)、国际学舍(International House)、大学村(Sydney University Village)和讲堂(Lecture Theatres)等,对该校的基础建设、研究设施、教学设备和住宿环境等方面有了深入了解。

  代表团表示,悉尼大学作为南半球首屈一指的著名学府,享有极高的学术声誉、学生满意度和社会评价,可归功于其以学生为本、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为重点的发展模式。悉尼大学各项设施均围绕教学、科研两大方面而建,一切把为师生提供便利为首要考虑,这些都是我校现在学习的目标和今后发展的方向。

  二、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

  11月6日下午13:00,代表团抵达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当天下午,代表团受到了堪培拉大学国际合作办公室Frank Guo先生、国际招生办北亚地区经理Sophie Lu女士的热情接待。

  11月7日上午,代表团与利兹大学在该校第一综合楼(Building 1)会议室,就两校的交流合作展开了深入探讨。堪培拉大学出席人员有分管国际事务副校长Rongyu Li先生、商政法学院院长Lawrence Pratchett教授、国际关系处副处长Meredith Hunter女士、商政法学院总经理Martin Drinkwater先生、国际招生办北亚地区经理Sophie Lu女士。

  (一)会谈情况

  分管国际事务的副校长Rongyu Li先生首先介绍了堪培拉大学办学理念、发展目标、国际排名等方面的情况;商政法学院院长Lawrence Pratchett教授介绍了该院的学科设置、具体专业以及从本科到硕士、博士的培养模式。代表团团长袁永新副校长向对方介绍了我校历史沿革、学校声誉、专业设置、学生培养以及教学科研的总体情况。

  代表团团长袁永新副校长对堪培拉大学在学生培养实

  践中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模式非常欣赏,并表达了以下意见:第一,我校及利兹大学均有多层次学生培养的优势和经验,两校可在本科、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三个层次均开展学生交流项目和学位项目;第二,为给更多优秀的学生出国学习的机会,双方应适当地给予奖学金作为鼓励。我校设置了研究生及本科生层次的国际交流奖学金,可为品学兼优的西政学生提供经济上的支持。堪培拉大学如能提供一定的奖学金,对西政学子将是极大的鼓励。

  堪培拉大学的反馈意见:第一,因为赴澳学法需要较强的理论基础和语言能力,本科阶段是夯实理论基础、培养语言能力的重要时期,可以短期交流或交换项目为主。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两个层次可合作开展双学位项目。此外,双学位项目的方向应注重两校“强强联合”,堪培拉大学的公共管理、法学、争端解决三个专业均为优势专业,可与西政各法学院共同开展研究生层次的双学位项目;第二,堪培拉大学设有多种奖学金,欢迎成绩优异的西政学子申报。另外堪培拉大学也会帮助经济较为困难的西政学生,申请由澳洲企业家出资设立的各种助学金。

  堪培拉分管国际事务副校长Rongyu Li先生表示,堪培拉大学的学生到中国交流,最大的问题在于语言不通,法律体系不同。袁永新校长给予了积极的回应:语言上,我校会给在西政学习的海外留学生提供免费的汉语培训课程。另外,我校也设有多门全英文授课的专业课程可供留学生选择;法律体系上,虽然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有所不同,对留学生看似不利,实际上可以让他们在比较法的研究方面有更深入的理解。

  此外,我校法学院院长梅传强提出,我校法学院现有丰沛的教师资源,其中不乏法学各领域执牛耳者,也有许多有海外留学背景的教师,希望堪培拉大学能够接受我校教师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到该校进行讲学或合作科研;同时,西政也欢迎堪培拉大学的优秀教师以各种方式参与我校教学、科研活动。我校经济法学院黄茂钦教授也表示,经济法学院欢迎堪培拉大学经济法学领域的专家到西政授课,经济法学院将为其提供各方面的保障和支持,让他们各得其所、大展其长。

  就此问题,双方进行了更为深入的讨论,如访问教师的专业、待遇和实践等问题。双方达成共识:建立以短期访学为主、长期访学为辅的合作模式,以保证给予更多的优秀教师海外研修的机会。

  11月7日下午,在双方热烈与深入的会谈之后,袁永新副校长代表学校与堪培拉大学副校长Rongyu Li先生共同签署了《西南政法大学与堪培拉大学交流协议备忘录》。

  三、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

  11月8日上午8:45-下午14:00,悉尼至基督城。

  11月8日下午,休息。

  12月9日上午,代表团成员于坎特伯雷大学办公大楼会议室,就如何拓展两校交流,提升双方合作项目的质量和水平进行了磋商。坎特伯雷大学出席人员有国际教育学院院长Stewart Brougham先生、法学院副教授John Hopkins先生、国际处国际关系协调员Will Shannon先生和国际教育学院营销经理Lydia Liu女士。

  (一)会谈情况

  国际教育学院院长Stewart Brougham先生首先对我校代表团的来访表示欢迎,并介绍了坎特伯雷大学学科优势、排名情况、教学理念等方面的情况。法学院副教授John Hopkins先生对该校法学方面的教学、科研成绩进行了详细说明。

  袁永新副校长对坎特伯雷大学的热情接待表示由衷感谢,介绍了我校的基本情况,并追溯了两校建立合作交流关系的历史。同时,袁永新副校长表示:两校自2014年建立合作交流关系以来,联合开展了本科层次的学生交流项目及研究生层次的法学硕士项目(LLM)。但是,本科层次的学生交流项目以管理学为主,研究生层次的法学硕士项目专业与我校学生需求不匹配,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校学生的积极性。

  法学院副教授John Hopkins先生对此做出了回答:第一,坎特伯雷大学商、法学院很愿意与西政联合开展范围更广的学生交流项目。以法学专业为例,坎特伯雷大学法学专业为世界150强,有足够的经验和资源给予西政学生最好的留学体验;第二,针对研究生层次的法学硕士项目,坎大可给西政学生提供了3种选择:1. 国际法和国际政治的法学硕士项目,该项目要求学生完成4门专业课和1篇毕业论文,毕业后可在外交部、非政府组织等部门从事相关工作;2. 研究型法学硕士项目,该项目要求学生完成3篇小论文和1篇毕业论文,以参与相关领域的研究为导向,适合希望走学术道路的学生;3. 课题导向型法学硕士项目,该项目要求学生完成一个有针对性地课题,适合有一定法律从业或实践经验的学生。这3种项目的参与学生,均可在顺利完成学业后申请攻读博士学位。

  法学院梅传强院长表示,法学院支持学生赴境外交流或攻读学位。坎大的3种法学硕士项目各有侧重,适合我校需求愈发多样化的学生。另外,法学院的教师也有赴海外研修的需求,希望坎特伯雷大学予以支持。人事处张良庆副处长也表示,我校鼓励教师通过境外访学等方式树立世界眼光、增强科研能力、提升国际学术影响力和竞争力,但是资源有限,期望能获得更多的机会。

  国际教育学院院长Stewart Brougham先生对此做出了说明:坎大欢迎有科研能力和国际视野的优秀教师到访,但需要两校的教师有共同的研究兴趣。具体地,建议西政的老师通过坎大官方网站,对相关学院教师的研究领域、研究方向及个人简历进行了解,通过邮件等方式相互沟通,达成合作意向后由坎大教师向学院申请,获得批准后就能拿到访学资格。

  另外,袁永新副校长、黄茂钦教授对我校的暑期短期项目及丰厚的外国留学生奖学金做出了详细介绍。坎大代表表示会协助我校大力宣传,鼓励学生赴西政交流学习。

  (二)参观校园

  12月10日上午,代表团参观了坎特伯雷大学工程学院、商、法学院、图书馆、学生宿舍、行政大楼等地。坎大以师生为本,在教学区和宿舍均设有学习区和休闲区,学习区设备完善,配有电脑、显示屏等供师生使用;休闲区布置各具特色,供师生放松休闲。整个校园具有浓厚的学术氛围。

  12月10日下午,代表团稍事休整后赴基督城机场。

  12月10日晚22:30代表团启程回国。

  二、收获、体会和建议

  (一)收获、体会

  通过此次访问,我们发现:国际化程度是建设研究性高水平大学不可或缺的重要指标和手段,在不断为我校师生拓展海外交流渠道的同时,我们应敞开大门,与国外同行展开广泛且深入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同时我们还深刻理解到,与国外大学的合作与交流要主动、坦诚、务实,方能取得良好的成效。

  作为一所以法学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西部重要大学,我们应继续秉承开放办学的理念,积极主动地开展多形式、多渠道、多学科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将国外的先进理念及中外合作的学术研究成果更好地运用到重庆乃至西部地区社会的发展之中。同时,代表团成员切实感受到了澳大利亚、新西兰现代大学的办学理念和手段,如悉尼大学以教学科研为本的发展模式、堪培拉大学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坎特伯雷大学与企业和相关机构的密切合作等。这些经验对我校国际化水平的提高有深刻的借鉴意义。

  (二)建议

  代表团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在学校设施建设方面。要特别注重以人为本的模式。大学的发展以教学、科研为重中之重。学校基础设施的建设应以便利师生、服务教学科研为导向。此项工作包括设立更舒适的教学、科研、学习环境,积极听取师生的意见,打造国际化的校园文化氛围等方面。

  其次,在国际合作与交流方面。我们要响应党中央“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和两种资源”的号召,立足我校,积极稳妥推进教育对外开放,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不断增强我校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对此,我们要建立多层次的合作机制,搭建更多合作平台,开辟更多合作渠道,扩大互派留学生的规模,提升合作办学水平。

  再次,在留学工作方面。我们应以习总书记提出的新时期留学工作十六字方针为指导,“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发挥作用”,千方百计创造条件,使每个有能力符合条件的师生都有出国留学的机会,让我校师生“跟上时代潮流,放眼观察世界,坚定理想,刻苦学习,掌握新知,增强本领,更好为祖国和人民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最后, 在引智水平方面。我校需大力引进高端海外人才到校工作。不断完善和精心打造“千人计划”“万人计划”人才引进项目,继续实施“巴渝海外引智”等特色项目。为吸引高层次的创新人才到校服务,创造更有利的制度环境,为我校师资的国际化程度的提升铺平道路。

  特此报告。

 

  国际合作与交流处

  2017年11月20日

字体:【小】 【中】 【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