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务公开
西南政法大学关于与美国凯斯西储大学合作举办法律硕士研究生教育项目2017年度项目运行情况的自评报告
一、办学基本情况
本项目于2017年9月招收首届学生,纳入国家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计划,每年计划招生30人。2017年下半年美国凯斯西储大学派出办学代表与我校共同成功举办了首届开班仪式。目前,本项目在校生25人。
本项目学制为三年,采取“2+1”模式,并为此设计了“一体两园三年制”的办学形式,项目学生达到中美两校学业要求的条件下,可同时获得西南政法大学颁发的毕业证书、学位证书,以及美国凯斯西储大学颁发的学位证书。
西南政法大学专设国际教育学院,作为本项目的职能管理部门,对本项目进行宏观层面的政策指导,联合研究生院(作为专业培养管理指导部门)、国际法学院(作为实施和执行部门)、国际处等部门合作推进本项目的建设。
二、学生培养
本项目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实质性融合了两校优质师资、课程等资源,让学生具有真实的跨法律文化、跨语境的切身体验,促进学生换位思考,深刻把握涉外法律问题的内在本质,更好地解决跨国法律问题。2017年,凯斯西储大学已按协议派出2名外籍教师来我校授课。
本项目注重学生英语能力和国外学习适应能力的提升。本年度,为了帮助学生顺利过渡,适应外教全英文授课方式,国际法学院还为本项目学生另行开设了中英文和全英文相结合的衔接课程《世界法律导论》,由归国海外博士渐进式地进行中英文双语和全英文教学;同时,还专设了“能力提升系列讲座”,围绕语言学习、托福考试、外文资料文献查阅、餐桌礼仪、国外生活的适应等主题开设了系列讲座,取得良好效果。
学校正在商议,拟通过招投标方式与校外专业语言培训机构合作,为该项目学生提供专门的语言强化培训。
本项目注重国情和基本政治素养的教育,2017年度开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
本项目还严格按照项目设定的要求,对外教提交的所有教材和教辅资料进行严格审查,先由执行学院教材委员会审查后,报研究生院、国际教育学院、国际处复核,再报学校教学委员会审核,最终报学校宣传部备案。
在办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实施中的问题,主要是:(1)学生出国时间原定为第五六学期,但考虑到与学生就业等事宜冲突,建议学生出国时间调整为第三、四学期;(2)针对方案中课程设置的问题,建议增加或替换一些国际争端解决方面的课程。
三、师资建设
中外双方学校安排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参与项目班教学工作。其中,我方选派马克思主义学院优秀教授团队,为学生讲授政治课;衔接课程安排有丰富海外学习、工作经验的教师分主题讲授。美方选派两位有数十年教龄的教授来校授课,其授课水平和敬业精神得到学生的一致好评,本项目中方教师也前往观摩引进课程的课堂教学,促进了中外教师的沟通交流和授课技能的提高。
本项目还配有教学秘书和项目专设辅导员,为确保项目的有序、高效、优质开展,应尽快完善人员配置。
四、教学组织
本项目教学工作纳入了学校研究生教学管理体系,在研究生院的统一组织和安排下开展各项教学工作。
本项目注重加强中美双方课程的融合,严格执行“四个三分之一”的相关规定。
五、项目管理
合作项目双方成立合作办学项目管理委员会,协调监管项目相关的专业培养计划制定、教育资源引进、师资审核聘用等事务。具体管理由项目所在学院牵头,吸收各职能部、处负责人参加,对项目工作进行统筹布局;在院级层面,成立项目工作组,院长负责项目统筹协调,教学副院长负责项目的运行管理,教务办负责日常教学事务管理;在学院与学生的沟通机制中,通过召开座谈会、网络调查等形式,吸收学生合理化建议鼓励学生参与项目工作治理。
此外,本项目定期召开视频电话会议,及时沟通,探讨项目运行过程中的问题,有助于提高项目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2017年度,共召开3次视频会议。
六、财务管理状况
本项目自启动以来,西南政法大学设立了中外合作办学硕士项目专项经费,对项目经费的管理规范,遵守学校统一完善的财务管理和审计监督制度,确保经费专款专用。
七、教学质量监控
本项目认真执行我校教学质量监督制度,全面落实教学督导、院领导检查等措施。教学检查、试卷检查等教学管理制度执行有力;教师调停课的理由正当、程序规范,对考务工作、试卷保存等管理规范;学生考风考纪良好。
八、社会评价
由于在办学主体、教学资源、培养模式以及培养目标方面的条件和特色,本项目逐步得到考生和家长的热切关注。
九、办学特色
本项目制定独特的人才培养方案,着重培养“法律+外语+实务”三位一体的涉外卓越法律实务人才;定位培养应用型人才,市场导向课程设置,充分引入美国法学教育培养专业律师的理念,融通涉外商事谈判、涉外商事合作、涉外商事争端解决等诸多实务内容。
本项目培养模式合理高效,采用“一体两园三年制”培养模式,培养胜任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重庆市地方经济发展需要、能够参与政府和企业重要涉外事务的实施、具备国际视野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高层次应用型涉外法律人才。
西南政法大学
2018年4月5日